我校举行“育人育才”之“对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沙龙
日期:2023-12-22  作者: 来源:  浏览量:117

王晓莉副教授分享

翁立婷老师分享

赵俊仙副教授分享

赵青老师分享

活动现场

为进一步加强对分课堂的理解和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1219日下午,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春明主持开展“对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沙龙,深入探讨对分课堂体系建设优秀教师相关实践经验郑州工商学院王晓莉、翁立婷、赵俊仙、王彩丽、白燕青、赵青等20多位骨干教师参加本次交流活动。

沙龙会上,信工学院王晓莉副教授首先分享了她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情况,讨论时6人制小组进行,大部分同学能认真讨论,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存在懈怠的情况。老师在学生讨论时要不断巡视,讨论汇报“亮”的环节学生展示的不太够,但是利用适当奖励机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基础教学部翁立婷老师在《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上通过三次对分课堂的实践反馈总结出,小组讨论时给学生足够时间,交流反馈环节制定了激励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翁立婷老师提出老师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对所讲知识全面掌握。学生独学任务单要具体详细,确保讨论时能够聚焦。课上老师解决共性问题,把控学生交流时间,个性问题课下与学生交流,课后作业要及时有效。

赵俊仙老师的教案设计

赵俊仙老师课堂上的小组讨论

赵俊仙老师的隔堂对分独学任务反馈

商学院赵俊仙副教授在《市场营销学》专业核心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两次当堂对分和两次隔堂对分,她认为先教突出重点、难点,后独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上领会深刻。其次提前要求学生按组坐便于讨论,而且讨论环节老师最好不干预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期间需要有学生认真记录讨论内容。赵老师说隔堂对分学生独学任务完成情况非常好,超过老师的预期。赵老师反思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时难在备课准备和独学作业的布置,对学生分组要提前做好准备。由于学生的积极主动,在“帮”的环节要控制好时间,对分课堂对学生过程性学习和评价较全面,可以适当弱化期末考试,同时应用对分课堂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案设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工学院赵青老师在她的《电力系统分析》专业核心课上有10学时理论教学和6个教学实验运用了对分课堂教学。她的方法是前三周课堂上用一些小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对分意识和适应性,三周之后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老师用框架式方法精讲重难点,注意留白内容。课前她以前两学期成绩分小组,发现课上实现不了自己的设计,就以座位前后排分组,个别小组第一次讨论和发言不积极,老师不去做硬性要求,第二次在其他组的带动下也能完成任务。她提到讨论环节老师不过多参与而且不干涉学生讨论,要放开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巡回督察各组的讨论情况,对话环节随机抽点3到4个小组,每组随机抽一个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精华(小组共同的“亮闪闪”),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小组共同的“帮帮我”)。实验教学时,老师精讲后让学生独学,在按小组进行操作练习和讨论,在对话环节学生都能独立的完成实验内容。赵青老师认为在对话总结环节对老师的要求较高。

赵青老师实验课堂上的独学内化

赵青老师实验课堂上的小组讨论

赵青老师实验课堂上的对话总结

文法学院王彩丽副教授在应用过对分课堂之后表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留白的时间,更要舍得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信工学院白燕青副教授在大一新生课上应用,提前一周或者几天的时间给学生们安排独学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思考。艺术学院张继迎老师在反复实践之后得出一是新生比老生更适用对分课堂,二是在教学任务量比较大的课程上,要精简课本,突出讲授重难点。在讨论过程中多数老师认为对分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内驱力,相较于传统教学也更能被学生接受,应更加广泛应用于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但专业课使用对分课堂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教案,并因学生需要使用手机经常写情况说明增加了工作量,所以关于对分课堂的应用和扩展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此次深入交流,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春明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的大胆实践,表示在对分课堂的应用上仍要继续练习,使对分教学走进传统教学课堂。在小组分配上继续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同时小组不要超过6个人,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课堂积极性。希望老师们利用假期设计对分课堂教案,提前做好下学期应用对分课堂教学的准备。同时要关注对分课堂认证教师的申请以及程序,做好认证的准备工作。

我校长期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致力于提供教师发展平台,此次“对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沙龙就是希望帮助育人育才的教师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开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